Huizhou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Culture Association

惠州市心理健康文化协会

文章
  • 文章
搜索
详细内容

情绪与气候:气候有变化,心情变糟了,我是怎么了?

文章内容

澳洲山火致30亿动物丧生或流离失所

东非蝗灾与中国南部地区洪水泛滥

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我们似乎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下,接收着时代浪潮里的各种危机消息。

1.webp.jpg

面对魔幻的2020年,你的心情还好吗?

认知差异——我要我觉得!

       不同的人群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发现, 在代表性样本中, 虽然有84%的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例如燃烧化石燃料等行为)所引起的, 但只有49%的普通大众也这样认为。

       这与气候变化的成因复杂、不同人群对气候变化现象的理解方式不同、不同文化地区的媒体传播导向差异等有关。

1629170884806044.jpg

过多的负面信息——天哪!我还有机会吗?

       在面对气候问题的信息时,人们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情绪。

       真实、客观的气候变化信息的传播是有益的,能够引起社会关注,鼓励人们改善气候的行为;

       但是各种情绪化,片面化的信息的发布,也会引发人们广泛的情绪困扰,引起“生态焦虑(eco-anxiety)”症,出现恐慌、食欲不振、烦躁、乏力、失眠等症状。

       而投身于环保事业的工作者,更容易为气候变化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导致抑郁。

1629170994425738.jpg

气候变化本身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我受不了!

       一次次的热浪与寒流等极端天气的来袭,可能会导致许多人生理上的痛苦不堪,更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以最近的阴雨天气为例,持续的连阴天给人们出行起居带来许多不便的同时,也逐渐引发了人们的情绪波动。许多人在连阴天后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处于懒散,心情不畅快的状态,甚至出现悲观、焦虑、失眠、自杀倾向,不可忽视。

4.webp.jpg

       另外,气候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效应 (geographical effect) 和温度效应 (temperature effect)。

       在美国,那些接近赤道的城市与地区的犯罪率更高,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当地暴力行为的增加和变化,来表示当地日常温度的情况。若是气候炎热的季节里,犯罪率突然下降,就表明那些国家当时下雨了。这种变化表明气候变化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区域效应。

       而且,气候变化与暴力犯罪的行为之间,有着明显的温度效应。当温度热得让人不舒服时,便会增加物理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这些实验研究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了气候变化对大众行为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

5.webp.jpg

那么面对气候变化下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想摆脱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回避、疏远压力源以及从他人那里获取情感支持等策略。

       2.将注意力集中在“做什么”。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更理性地去面对自身压力的来源。

       3.要承认问题的存在并寻找其深层次意义,凭借自身的价值观和以积极的态度再次评价问题,掌控问题,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6.webp.jpg

       事实上,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恶化,尚未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局部地区的极端天气或地质灾害的影响,也还属于可控范围内。

       因此,我们在面对气候变化威胁时,应有适当的气候风险意识, 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才能拥有更加良好的情绪体验。

注:以上策略的研究仅为一定研究成果。如果存在心理健康情况不佳的情况,请及时拨打咨询电话,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作者:唐文杰

参考文献:

[1]Simister, J., & Van de Vliert, E. (2005). Is there more violence in very hot weather? Tests over time in Pakistan and across countries worldwide. Pakistan Journal of  Meteorology, 2(4), 55–70. 

[2]Boyanowsky, E., & Yasayko, J.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olent crime and temperature in major Canadian cities.The Lancet, 360, 1083–1088. 

[3]陆亚,尹可丽,钱丽梅,沈楠,2014,气候变化的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  650500)

[4]车震康,2012,抑郁加烦躁 ,警惕连续阴雨天气变情绪杀手


友情链接/LINKS

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20年      惠州市心理健康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智汇网通      粤ICP备2023047315号

Phone:0752-2519120

Email:hzxljkxh@sina.com

官方微博号

  • 电话直呼

    • 0752-2519120
    • 在线客服 :
  • 微信客服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